近日,家住九江市的陈先生有些烦心事,这烦心事主要是源于他家里的老母亲周婆婆患病后,虽经过积极治疗,但是周婆婆觉得效果不好,整天茶饭不思、唉声叹气,这让陈先生及家人感到非常焦虑和心疼。
事发
68岁老母亲生病住院
据了解,周婆婆今年已经68岁了,由于年轻时日子过得苦,导致落下了病根,其中比较严重的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。随着年龄的增加,加之最近天气也较冷,周婆婆在年11月,类风湿性关节炎患病加重,还并发了肠胃方面的疾病。
周婆婆患病后,陈先生及家人及时将周婆婆送医,经过一段时间积极治疗后,大的病症基本治疗好了,效果也很不错,于是一家人欢欢喜喜出了院。但出院后,周婆婆却引发了新的问题,那就是对吃饭没有兴趣了,每天就呆呆的看着窗外。
为何?
出院后病情却更加严重
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,问了好久,周婆婆才说,她住院治疗原本以为病都好了,可是出院后她觉得效果不是很好,有时还是会犯病,虽然不像以前那么严重了,但总归觉得病没有治好。这次住院家里花了很多钱,却没有将病完全根治,加之周婆婆因长期患病行动也不是很方便,因此她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家人。
“我老了不中用了,对这个家没有带来什么好处,就只晓得拖累这个家。”陈先生说,这是周婆婆经常在家里说的话,周婆婆总觉得自己没有用了,对不起家人,因此心情非常郁闷。
陈先生说,因为一家人平时都要上班,孩子也要上学,因此白天就周婆婆在家,他们也只有下班之后尽量回家多陪陪周婆婆,可能因为长期一个人在家,加上患病心情郁结,最终导致了心理问题。
再查
老人又患了抑郁症
因为心事重重,周婆婆渐渐变得厌食了,精神也很萎靡,而且情况日益加重,这让陈先生一家十分担心。为了防止周婆婆情绪恶化,陈先生带着周婆婆去看专业精神心理科医生。经过一系列检查,得出结论是周婆婆患有轻度抑郁症,从而导致心情低落,胡思乱想。
得知周婆婆患了抑郁症,一家人吓得不轻,从而反思自己,平时的确太过于忽视周婆婆了,总认为自己工作忙,只要保证周婆婆吃喝不愁就是孝顺了。殊不知平时只有周婆婆在家,且身患疾病,她其实是非常孤独的。
老人更需要挚爱亲朋的精神关爱
专家表示,由于各类激素水平下降,人到了老年后就进入了生理丧失期,胺类物质丧失本身就会导致抑郁,脑灰质、脑白质衰退会导致帕金森、老年痴呆症等,小脑萎缩会导致语言、行动退化……这就像少年的青春期一样,是人生的必经阶段,老人和子女都应该对这个客观现实有一个正确的认识。
此外,老人的心理平衡有3个支撑点:社会角色、挚爱亲人和生理健康。社会角色在退休后逐渐隐退,生理健康和挚爱亲人就对老人至关重要,任何一项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老人心理的彻底崩塌。对于身体上失能的老人来讲,一方面家人的细心照料和关心十分重要,另一方面还应该让老人找到自我存在感和生活的意义,比如对陈阿姨,热线在心理疏导的基础上还会定期给她送去手工制作,她用双手制作出一个个造型,爱心热线再花钱上门购买,让她找到成就感。最终经过长时间地疏导和沟通,陈阿姨现在已经能够乐观地面对生活。